作者:周恒源
一、案件经过
“假靳东”事件相信大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这些犯罪团伙的手法非常相似,骗子冒用知名演员靳东的身份在社交平台上与粉丝互动,利用名人崇拜心理、社交平台的算法和推送机制,以及老年人的情感空虚,通过短视频平台,为中老年女性“制造”爱情,让阿姨粉们在“偶像”的嘘寒问暖中沦陷,伺机实施犯罪骗取钱财。
比如61岁的刘女士被多个假冒靳东的账号骗走了快50万,却仍然沉浸其中,和其他假冒“靳东”的账号谈着恋爱,甚至还组建了“家庭群”。年过七十的曾女士在网上认识了“靳东”之后,陆续给“靳东”转去多个小额红包,并在直播间里打赏,支持他“在全国各地办厂”。当收到“靳东”发来的甜言蜜语时,多位上了年纪的女性受害人彻底“沦陷”,毫不犹豫地按要求转去钱款。她们不知道的是,正和她们“谈情说爱”的根本不是靳东,而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女子。
她们成立了一家空壳公司,名为电商企业,实是诈骗公司,有人参与教授部分成员诈骗话术等,还有人负责与网友沟通,在平台上通过搜索“靳东”,去查找一些关联用户并关注,然后一个个发私信试探。这些人往往是年龄在40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在聊天中他们不会直接承认自己就是明星,但对方问起来,也不否认,只说我是弟弟。有时候,她们还会时不时说几句“去拍戏”“赶通告”的话,将人设做实。
这种冒充明星围猎中老年女性的案例近些年频频发生,谁也不希望自家的中老年人陷入这种情感和金钱的双重困局,但如果真的在生活中遇到这种事儿,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并解决呢?
二、如何维权
1、如果察觉到被诈骗,发现被骗后应该搜集哪些证据?受害人应该怎么进行维权?
受害人第一时间应当做的就是报警,拨打110或者反诈中心电话96110。同时收集与诈骗人员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平台账号等信息,并将此信息第一时间交给警方。如果您是通过银行转账的,还应当在第一时间联系警方,要求冻结接收款项的账户。
2、家中儿女发现老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何提醒?
我认为预防此事仅仅依靠日常的提醒,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现在新媒体的发展,现在的诈骗手段五花八门,以前有“卖茶叶的女孩”,现在又有假冒明星。究其根源这些骗子之所以能够取得受害人的信任,最终骗取到财物,他们主要是抓住了老人空虚的心理。周律师曾经代理过一个保健品的诈骗案子,这些受害者大多也是老年人,我就跟阿姨聊他们知不知道是在骗他们,阿姨说知道,虽然他们被骗了几千块钱,但是骗子每天通过电话嘘寒问暖,还经常登门送小礼物,他们感受到了关怀、重视。所以说,我认为要预防老人被骗,最重要的就是“常回家看看”,让老人感受到来自亲人的陪伴与关怀。
3.“假靳东事件”发生在很多短视频平台,网络平台运营方是否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内容把关审核的责任等?
关于网络平台的责任,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间接侵权责任的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权利人因错误通知造成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冒充公众人物“骗粉”侵犯了明星本人的哪些合法权益?
《民法典》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姓名权、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的,擅自使用明星的姓名、肖像等特定特征的情形,就属于侵犯了明星的肖像权。但如果仅是使用了明星姓名和照片作为头像,发布明星视频,甚至会明确提示账号用途,则不具有营利目的和存在商用行为,不构成侵权。
5、“假靳东”们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首先是刑事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解决的是侵害明星肖像权、姓名权的赔偿责任,主要填平损失为原则
至于受害人被骗的财物,一般是通过刑事程序中的退赔等方式解决。
6、漏洞百出的假冒账号为何能轻易骗到中老年人?对于中老年粉丝来说,该如何防止被“骗粉”呢?
首先,就是老年人利用名人崇拜心理,这种假冒明星的诈骗犯罪,主要是利用了人们对名人的崇拜和好奇心理。其实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本案几名被告人通过注册含名人姓名、昵称的“高仿账号”,将生日、地址、头像设置成与名人一致,在短视频平台转发名人的公开视频,发布和使用处理过的名人照片、视频和变声音频,让粉丝误以为是名人本人,吸引粉丝进行点赞评论,再“广撒网”邀请粉丝进入直播间打赏,之后再引流到社交软件,使用统一的话术进行诱导,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最后再以各种理由索要钱款。
其次,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再次,就是算法大数据陷阱。犯罪团伙根据中老年女性的视频浏览喜好,在短视频平台投放相关视频——花花草草的背景、男声的音频和情感话题,并将生日、地址等信息设置成与明星一致,随后雇佣水军在评论区发布虚假的粉丝留言。
提高警惕,识别假冒账号。中老年女性在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身份和信息。同时,要学会识别假冒账号的特征,如头像、昵称、发布内容等是否与真实明星相符。
不轻易转账、投资。在与陌生人交流时,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财务状况。如果对方以各种名义诱导你转账、投资或购买商品等,一定要谨慎考虑,并咨询家人或朋友的意见。
增强媒介素养,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中老年女性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同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和虚假承诺。
除了冒充明星进行诈骗之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定向设局诈骗。
例如,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神奇”的“偏方疗法”。诈骗分子还会找“托儿”来夸大产品功效,实施诈骗。
还有虚假高利投资理财类诈骗中,骗子会先和你聊天获取好感,然后伪装成所谓的“投资导师”,发布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投资资讯,慢慢骗取你的信任。骗子再给一点甜头,比如第一次投入1000块钱先给你200块钱的收益,让你对他深信不疑,而等你投入大额资金之后,再卷走你的钱。
7、如果遭遇了这些诈骗,应该怎么合理维权?面对这些“套路”,老年人如何守好“养老钱”?
1、立即打110报警或到附近派出所报案。强烈建议受害者不要自认倒霉吃亏,而是带上证据去附近派出所做报案记录
2、要及时告知子女,以亲情慰藉老人已经受伤的心灵,防止不良情绪影响老人的健康。
首先,老人家要多读书看报了解社会新闻时事动向,多看看前面被骗的人的经历,了解骗子骗人的手段,阅历多了,被骗的概率就小了。并且老人家要时刻有防被骗的意识。这是从精神上避免被骗的前提。
其次,多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身体很重要,骗子就无法从老人家身体健康问题下手。即使骗子骗不成要使用强制手段的话,老人家还有精神力气防止自己被侵犯。
不要贪小便宜!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老人家不能一听到“免费”无偿就兴奋。贪小便宣往往就是被骗的开始。保持头脑的清醒,时刻牢记小便宜只会是大麻烦。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轻信陌生人。不法分子会利用问路,推销药物等手段和老人家搭讪,骗得老人家信任后实施他的下一步行动。更有甚者在推销的物品中加入迷药,让老人家心甘情愿掏出钱财,所以最好远离这些推销的人。
牢记子女的电话号码。手机里面存储子女的号码的时候备注名不要写儿子女儿的字样,最好直接写子女的名字。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打儿女的电话,不能慌,不能乱,和儿女表达清楚当下的情况。
有固定的同龄人一起互相照应,这个最佳的选择就是老伴,老伴不在了的也要有几个好朋友,同龄人少些代沟,无所顾忌,遇到不法分子的时候互相提醒,有个照应。一个慌了手脚的时候其他人会理智地识破骗子的手段。
8、律师接触过的其他类型诈骗案例
1.提供“养老服务”:犯罪分子可能以免费派送米面粮油、组织免费旅游等推销手段吸引老年顾客参加所谓正规医疗机构的“免费体检”,由无资质的“医疗人员”假意“体检”,在所谓的“体检”过程中夸大一般老年人常见的“三高”等慢性病的严重后果,在老人陷入恐慌之后以提供高额诊疗服务等手段进行诈骗。
2.投资“养老项目”:犯罪分子可能以召开推荐会、假称集资兴建“养老院”“养老公寓”的形式,同时许以高额返利并可终身免费入住,诱骗老年人掏出钱款入股“养老项目”,但钱款早已被犯罪分子挥霍。